师恩难忘!名角齐聚,唱响“纪念张继青先生专场演出”
" 我这一辈子,就是做了一个关于昆曲的梦。"6 月 5 日晚,第四届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之 " 一脉相继 · 青出于‘兰’——‘纪念张继青先生’专场演出 " 在江苏紫金大剧院举行。丝竹琵琶声起,旦角款款登台,王芳、刘煜、徐思佳、沈国芳、顾卫英等以经典剧目纪念老师芳华,让众多戏迷感动不已。
△ 女生群唱同台演绎,纪念永远的 " 昆曲皇后 "
" 昆曲无他,唯一美字 ",它风情、雅致、美丽,听一曲,就让人难忘。大幕拉起,青春洋溢的昆五代女生亮相,带来的群唱《牡丹亭 · 游园》片段热闹开场。随后,二度梅花奖得主,苏剧、昆剧表演艺术家王芳带来《长生殿 · 小宴》片段,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让人羡艳。之后,《牡丹亭 · 写真》《烂柯山 · 泼水》《跃鲤记 · 芦林》《玉簪记 · 琴挑》…… 一曲曲经典剧目片段唱响,串起一场极其唯美的昆曲盛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 王芳演唱演出中,张继青生前的 VCR 穿插其中,带领观众再次回顾先生艺术生涯。1939 年 1 月 3 日,张继青出生在浙江嘉兴乌青镇(今乌镇),原名张忆青。张继青从 13 岁开始学习戏曲表演,师承俞振飞、沈传芷、姚传芗、俞锡侯等名家,戏路宽广,正旦、五旦、六旦均佳,表演含蓄蕴藉,唱腔刚柔相济,是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榜首,被誉为中国昆曲皇后、旦角祭酒。
《牡丹亭》和《朱买臣休妻》这两部戏是张继青的代表作。其中,尤以《朱买臣休妻》中的《痴梦》《牡丹亭》中的《惊梦》《寻梦》三折的出色表演而饮誉海内外,故有 " 张三梦 " 之美誉。她还多次赴意大利、德国、法国等国家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和极高赞誉。
△ 沈丰英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沈丰英回忆,张继青老师一直是他们心中女神级的人物。" 刚学戏的时候,每天晚上都是伴着张继青的昆曲磁带入睡。" 沈丰英说。
△ 王芳在学戏过程中,让王芳印象最深的是 1988 年为了去香港演出,六大昆团一起培训,当时看张继青老师的《牡丹亭》入迷。张继青老师明明已是年近知命,但只要扮上,就是十几岁的少女姿态。" 我一下就觉得昆曲原来应该这么演啊。" 王芳说,年轻人可能不甘愿落后于别人,总是在技巧上下功夫,其实除了这些,唱好戏最重要的是塑造人物过程中内在情感的外化,这才是最能打动观众的。自此之后,王芳不可救药地爱上昆曲,原来那个只敢藏在大幕和侧幕中间的小女孩,也在不断磨练中,完成了人生的蜕变。
" 认真 " 是老师传下的最重要品格
从艺近 70 年,张继青对昆曲的态度永远不变,那就是 " 认真 "。" 我这个人比较笨,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是演戏。我先生一直说我:你就是太认真。" 张继青生前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说,如果晚上 7 点半演出,她一定是 4 点半就到后台,早早化妆、包头。无论是大演出还是小演出,她都不坐," 因为好不容易熨好的衣服,坐了会起皱。" 她也把这种 " 认真 " 劲传递给下一代昆曲人。
2003 年,沈丰英得到张继青老师一年多早晚不离的亲身传授,并正式磕头拜师。她说,老师教她就相当于在一张白纸上开始创作,一点一滴、一招一式、一句一腔,就这样慢慢从老师身上传到她身上,而她看着年过六旬的老师不顾伤痛一遍遍示范,也在心里默默发誓,一定要好好把老师教授的东西学会、演好、传下去。" 经历了 100 场演出后,老师终于说,以后你可以自己驰骋舞台了。"
在南京,作为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的名誉院长,张继青更是为院团培养了两代旦角顶梁柱。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第三代旦角中,梅花奖得主孔爱萍、昆旦名家徐云秀都是张继青的学生。在孔爱萍看来,张继青老师是艺术上的大师,人生中的楷模。而对于从戏校毕业就跟随张继青老师学戏的徐云秀来说," 在心里,老师就像是妈妈的样子 "。第三代中的昆旦名家龚隐雷与第四代优秀旦角徐思佳,也曾向张继青老师问艺求学,得到过老师的传授。
△ 单雯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单雯感慨地说,张继青老师是看着她长大的,就像是祖母一样。"13 岁那年,我参加比赛,张继青老师是评委。那天有根风筝线落在我头上,我轻轻抚去,老师就记住了我。" 单雯说,后来拜师学艺,老师手把手教会了她《牡丹亭》,2019 年也是凭借这部《牡丹亭》,拿下了第 29 届梅花奖榜首。" 师恩难忘,难以言表。"
演出最后,众学生登台齐唱《牡丹亭 · 游园》【皂罗袍】【好姐姐】,不同的演员,相似的味道。杜丽娘那柔美的身影里,正是张继青先生的音容笑貌。戏迷李岩岩说,从听戏开始就听张继青先生的曲,如今大师已逝,留下桃李满园,让人感动。" 今天看到这么多中青代演员的演绎,每一个都很有自己的特色,也有张继青先生的味道在,昆曲代代相传,我想戏迷朋友们都很开心。"
现代快报 + 记者 宋经纬 / 文 刘畅 / 摄
(校对 张静超 编辑 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