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需要怎样的艺术家个展?
【资料图】
艺术家个展,是艺术展览中最为常见的一类,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类。在有些人眼中,它们多是艺术家个人的“自我展示”,之于大众而言刷不出太多存在感。不过,近期申城涌现出的几个此类展览可圈可点,以不同路径的探索,发挥着艺术个案的样本意义,也为怎样的个展才是大众需要的,提供了一些启示。
有一种个展,集结艺术家颇有辨识度的作品,为大众拓宽了艺术的风景线。近日于龙美术馆西岸馆揭幕的“乔尔·梅斯勒:灵性之旅”便如此。
这是这位特立独行又颇受瞩目的艺术家迄今为止在亚洲举办的首场大型美术馆个展。52组风格强烈、用色大胆明艳的作品陈列于展厅,芭蕉叶花纹墙纸、游泳池、沙滩球、气球、迪斯科球和甜甜圈等意象,暗合艺术家上世纪80年代度过的岁月,也引导观众重新理解和审视现当代艺术的各种思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梅斯勒标志性的图文结合绘画形式令人大开眼界。例如,在此次展出的“迷彩”系列中,他用独特字体绘就描述心理状态和潜意识元素的习语,衬以瑰艳的迷彩图案背景。首次亮相的新系列作品,以20幅文字画与经典香蕉叶图案相映成趣,构成同一面展墙上的迭加式垂直展示,致敬安迪·沃霍尔1960年代网格肖像画的排列形式。梅斯勒将这些文字视作“冥想”,其中蕴含“精神”“智慧”“光”和“爱”。
有一种个展,看似聚焦一位艺术家的人生历程,实则映出一个时代的文艺风潮。亮相刘海粟美术馆的“慕琴生涯——丁悚诞辰130周年文献艺术展”可谓其中的代表,小中见大,耐人咀嚼。
很难界定丁悚。这是一位相当跨界的“艺术多面手”,各种视觉样式——架上绘画、报刊漫画、书籍插图、图案设计、商业广告、摄影甚至电影,他无不涉猎并显出自己的独特贡献。展览通过五个单元767件作品和文献,还原丁悚丰富的艺术人生。在其活跃的时代,商业美术、漫画、电影以及摄影等开始成为信息传播的新形式,并且日益与都市发生密切关系,逐渐成为大众娱乐与消费的主要形式。在这个展览的策展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顾铮看来,这是现代意义上都会开始生成、都会文化开始发育发达的时代。因而,认识丁悚,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上海,认识“海派”文化发生发展的更多鲜活细节。
还有一种同台对垒的双个展,意义在于艺术的交流、碰撞与灵感的互鉴、激发。正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丁立人、夏阳双人展”,即在这层意义上颇为引人关注。
展览的主角——丁立人与夏阳,均为年逾九旬却俨然“老顽童”般的艺术家,作品以青春态的朝气与丰沛的创造力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展览向人们呈现的,其实是两段全然不同的艺术求索之旅。丁立人善于从自己丰富的生命经验中汲取创作灵感,包括儿时听闻的“西游记”典故、昆虫生物的学习与工作经验等。他自在游走于绘画、拼贴、剪纸、木刻等多种创作领域,始终持以玩心,使用唾手可得的日常素材坚持创作。夏阳则是中国首个抽象艺术团体“东方画会”创始人之一,旅居海外多年,近几年的创作格外轻松恬淡,在经典的文人画形象之中融合了大量的民间艺术元素。他用西画的材料、传统中国画的意象以及对民间艺术的重启,在中与西、新与旧的夹缝中走出艺术新路。两位艺术家的艺术面貌并不相同,却又在想象力上有了交汇之处。这让人们看到,中国当代艺术的道路原来还可以这么走!两位艺术家创造独特艺术语言的能力和方法,也在今天带来启迪。
有价值的艺术展览,不是行业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看似垂直小众的艺术家个展也不例外。借由精心的策展与研究,小切口同样可以开掘出丰富的内涵,其间流露出多少精神养分,就有多值得被大众看到。